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动态>>洗涤技术
一、 水洗的概念
水洗又称湿洗,是将含有污垢的织物放入适合洗涤的水中,在洗涤剂,力(人力或机械力),温度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,经过一定的时间去除污垢的过程。
二、水洗的基本要素
1.洗涤剂
水洗涤的基本要素之一,离开了水就不能水洗衣物,所以水的多少(水位)和水质的好坏与水洗衣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,无论是海水、河水、井水还是自来水,都含有一定杂质,其中悬浮在水中的泥土和少量有机物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,而溶于水中的杂质基本上是钙、镁之类化合物。洗涤最理想的水质是软水。软化硬水通常用的两种:一种是加热法,一种是化学法。
水质硬度以水中含有镁、钙质含百分之一或每加仑含多少个谷来计算区域水质硬度。
2.温度
在一定温度的热水中,洗涤剂可以很快溶解(尤其是肥皂),洗涤剂分子活性加强,能充分发挥洗涤效能。
加热以后水分子获得能量,加强润湿、渗透作用,同是也有利于污垢的溶解。
织物纤维受热膨胀,有利于洗涤剂的渗入,也有利于污垢分子从织物纤维空隙中分离出来。
温度的选择,宜结合污垢的特点,污垢的轻重,洗涤剂的特性,织物纤维的耐温能力等考虑。
3.机械效用
机械力:就是指洗衣物时使用的力,如揉搓,刷洗,搅拌,挤压等,没有这些力的作用,衣物是洗不干净的。运用机械力要根据纤维的性质,新旧程序,可承受的程度,运用 不同的机械力,以做到洗净衣物而不损坏质料。
容量:以洗衣机容量的80%为标准,容量超载引致极差的洗涤效能,洗涤及过水时间需增加40%才有良好的洗涤效果。过少洗涤量,费能源,洗涤剂及减低机械作用,效果也不理想;量度洗涤量,直接使用磅称量度洗涤量,预先决定洗涤物每件重量及件数。
4.洗涤时间
合理的洗涤时间保证去污的物理化学反应充分完成,确保洗涤的效果。
时间过长,增加了电力消耗成本,增大了织物磨损。 ¨ 可根据织物的多少,织物的污级等调节洗涤时间。
5.操作程序
最大限度地去除被洗织物上的污垢。
最大限度地保持、提高白色织物的白度或彩色织物的鲜艳度。
尽可能减少对被洗织物的损伤。
最有效地利用洗涤剂,节约能源和水,减少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损耗。
工程程序
a.洗衣机洗涤作用是把脏的织物处理完后,完好的还给使用者。洗涤物按下列步骤处理:
使洗涤物湿润 —除去表面污物 —除去纤维里的污垢物
除去污渍
除去残留化学药品 —加入酸性中和及柔顺剂等
这些操作过程构成传统的洗涤程序,一个操作过程就是一个步骤,例如冲洗、预洗、主洗等。
所以必须知道每个操作过程的基本目的。
b.基本的洗涤程序
1.冲洗 2.预洗 3.主洗 4.漂白 5.过水(彻底) 6.柔顺、上浆、中和
冲洗
目的:一个可供选择之操作,主要是松散, 悬浮及除去表面污物,通常是洗涤工序的第一步骤,增强洗涤去污效果。
水温:如使用一次以上的冲洗,每次应把 水温提升10C
水位:高水位(12寸—14寸) 时间:平均不少于2分钟
用料量:如有需要,可放少量乳化剂或强 力洗衣粉
主洗
目的:除去洗涤物污渍,使其在溶液中悬浮在水里,便于洗去,预洗及主洗也可在同一程序中完成。
温度:视污物肮脏程度,衣物能承受的温度,以及洗涤机所要求的温度。
水位:低水位(6寸—8寸)
时间:10—20分钟
用料量:视衣物肮脏程度,可采用客衣洗衣粉,强力洗衣粉,增白洗衣粉,需要时可以加入乳化剂帮助增强洗涤效果。
漂白剂
目的:漂白过程是去除主洗后留下的顽固污渍剂增白变亮的重要程度,也有消毒作用。
温度:高温
水位:低水位(6寸—8寸)
时间:10分钟
注意:漂白过程应低水位到后,先加温至要求温度,蒸汽关掉,才可将漂白剂放入。
清水/过水
目的:多数污物具有酸性,使用碱性洗涤剂中和去除污物,达到洗涤目的。洗涤后需将碱量去除,过水除了洗去残留漂白剂外,还可以减低碱度,洗涤物便能清洗过水干净。
注意:一般最少3次过水程序,有需要时可用更多次的过水程序。
水温:第一次过水情况与漂白相似,水温稍低约10C
水位:高水位(12寸—14寸)
时间:每次约2—3分钟
中和剂
目的:虽然过水后会减少洗涤物约含碱量,但酸性中和能进一步和仍存在的碱,酸性中和不单能达到酸碱值的要求,消除皮肤的刺激,还有助于防止洗涤物变色变暗。中和水中碳酸盐量,清除碳碱垢,消除衣物锈渍。 水温:50—60
水位:低水位(6寸—8寸)
时间:4—5分钟
柔顺剂
目的:在于增加织物的柔软性,增强较好的润滑及减少粗糙,也能消除静电及减少烘干时间,酸性中和通常能与柔软同一程序混合进行。
水温:常温 水位:低水位 时间:4—5分钟
|